三明市建设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时间:2008-01-15 10:27
  2007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海西"建设,团结拼搏,狠抓城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取得了建设事业的新 发展。市委、市政府授予我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政府授予我局"2007年度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红旗窗口";由省一建公司三明分公司施工的三明烟草大厦工程项目和福建华盛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楼工程项目,分别被省建设厅、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协会、省建筑业协会授予"2006年度《闽江杯》优质工程奖"称号 (全省只有17项公共建筑和2项专业工程获奖)。三明市城监支队、沙县城建监察大队、尤溪县城建监察大队被省建设厅授予"2005-2006年度全省城建监察队伍建设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一、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强化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活动的目标,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将2007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中有关我局的任务逐项分解到责任领导、科室和承办、协办单位,强化责任;二是建立重点工作季度督查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和通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抓出实效;三是以政务中心建设窗口为平台,进一步规范窗口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政务中心建设窗口连续五年被三明市政府评为"红旗窗口"。
  二、 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大市区路网改造力度,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2007年共完成投资9613万元,续建白沙路、西江滨南路(二期)、长安路一期等项目;实施道山路、东新一路及列东街(一路—三路)、东新五路二期、大三元商厦周边路网改造,建成徐碧大桥和全市首批城市高等级沥青道路;结合市区路网维修改造,实施列东街(一路—三路)、东新一路、东新五路(二期)、大三元商厦周边路网等排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区污水管网、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完成林博会展馆建设及创城各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迎接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的召开。做好化机涵洞拓宽改造、翁墩立交、长安路跨铁路立交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年度目标实现。完成第六届厦门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三明展区建设。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的准备工作,完成了三明市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规划和三明市城市绿地系统绿线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进一步提升沙溪"一河两岸"绿化景观,做好城市主要节点及进出口景观改造建设,投入546万元,完成碧华园二期、河岸绿地改造提升(列东桥上游)、沙溪两岸绿地安全防护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第20届菊花展览。制定市区夜景工程总体规划,抓好市区主干道两侧和沙溪河市区河道两岸新建标志性建(构)筑物的夜景建设,按期完成市区第三批夜景项目建设。
  三、做大做强建筑业,进一步增强建筑业企业竞争能力,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5%的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扶持、发展、壮大建筑业企业,增强本地建筑业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水平,使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市场开拓和市场管理两方面都有新发展、新突破。沙县、明溪、建宁等县出台了有关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建宁县政府还引进一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8月份该企业已获省建设厅批准二级资质。至12月底该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0347万元,使该县建筑业产值增幅位于十二县(市、区)第1位。截至12月底,全市新增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企业2家,劳务分包企业3家,晋升二级资质企业4家。全市107家建筑业企业 (含劳务分包)完成建筑业产值48.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增长35%的任务。完成省外建筑业产值6.0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8%。
  四、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组织编制《三明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补充规定》和《三明市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实施。2007年底市区对符合城市低保住房困难的151户家庭发放了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其中35户家庭实物配租,115户家庭领取租赁补贴,1户家庭租金核减),三明市区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围绕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容易发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有投诉举报和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项目或企业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变更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督察,对超容积率的项目,督促企业缴清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组织编制《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若干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强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度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47.34 亿元,同比增长79.4%;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57.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4%,其中:市区完成投资13.1 亿元,同比增长71%;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53.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
  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完成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市区完成投资1亿元,与上年持平。
  五、家园清洁行动初显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00个乡镇、743建制村开展了家园清洁行动,共投入9255万元。全市12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县域乡镇垃圾处理专项规划规划的编制工作,部分县已完成规划的评审工作。全市乡镇新建垃圾填埋场38个,垃圾焚烧炉21个,垃圾中转站35个,配备垃圾清运机动车241辆,非机动车1703辆,新建垃圾池2912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2007年全市有41个乡镇、475个村庄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省上2006年的补助资金1002万元已经到位,2007年的补助资金正在积极争取。
  六、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出台《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紧紧围绕"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主题,通过"创卫"、"创城"这个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履行综合管理职能,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地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要内容"六项整治",全年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1231万元,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市区夜景的规模和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为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推动城市长效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抓好党建和综治工作
  紧紧围绕局党委和企事业单位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扎实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得到增强,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提高,为全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教育,强化管理,加强监督,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逐步完善原有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汇报会和每季度一次的局基层党组织书记联席会制度,建立起一套"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履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好信访工作,加强重点部门和敏感时期的重点防范,确保全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全生产。
  八、扎实有序开展效能建设
  始终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点来抓,树立审批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机关管理,完善局效能建设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明办公,秉公办事,热情服务,倡导"团结、开拓、高效、廉洁"的局机关作风。二是开展绩效评估、政务公开、行业纠风工作。制定《三明市建设局2007年度绩效评估自评方案》,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管理制度,把建设工程招投标、办证申照、行政处罚、干部任免、财务收支、评先评优和各种审批审核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凡涉及须由社会、公众和单位内部职工知道并接受监督的事项,均列为本局公开的内容,通过报刊、网络、公示公告、简报板报等形式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将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内容进行责任分解到各科室单位,进一步加强局政务公开和绩效评估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三是严格依法行政。开展《行政许可法》监督检查。认真办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2007年共受理办结涉及房屋拆迁和产权登记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2件;审查、备案行政处罚案件5件,处罚金额为5.4万元;行政诉讼案件4件,经法院依法审理,全部判决予以维持,保障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今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委员提案76件,群众来信来访件83件,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反馈,高质量地完成办理任务。五是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窗口"建设。不断加强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实行首席代表制,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按照"一头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关联事项关联办、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要求,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关联事项关联办",不断加强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深化"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2007年窗口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57件,办结354件,办结占受理事项99.16%,其中网上审批办件35件。由我局牵头进行46个项目联审联办,进一步简化了基建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建设单位反映良好。在市政务中心管委会组织的每月例行考评中,我局窗口共获得"文明窗口"、"示范窗口"、"优胜窗口"12次,窗口工作人员1人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人次评为"窗口之星,"2人次评为"称职首席代表。"
  2008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路网建设,努力使城市路网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设施更加完善,路灯、排水、公交站点设施更加齐全完备。续建白沙路、西江滨南路(二期)、长安路(一、二期)等道路工程,新建长安路跨铁桥立交桥和翁墩立交项目、改造化机路立交桥、列东街(东新六路-农药厂段)和富兴路改造(一中路口-三郊线段)等项目工程。制定城市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更新计划,继续完善城市道路标志、标线设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保持已有设施的完好,确保正常、安全使用;组织规划、交警、设计等部门进一步分析、研究,制定市区路网完善和交通瓶颈路段改造方案,改善市区交通状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区道路交通黑点整治工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二)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继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开展三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
  (三)是加快城市污水管网改造。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并做好新建小区出水口与城市雨污管网的衔接,改造部份城市污水截流口,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四)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工作力度。根据《三明中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拟分期分批实施公交场站建设,2008年重点推进贵溪洋综合停车场建设。
  二、努力提高建筑业企业竞争力
  全市新增建筑业企业5家以上,一级建筑业企业达到4-6家。改进建筑业产值统计办法,提高本地建筑业企业的本地市场占有率,全市建筑业产值在完成2007年48.2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增长10%以上。
  (一)提高我市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继续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文精神,积极与省上沟通扶持福建城建建设有限公司、福建省三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永安煤建等企业上一级资质。
  (二)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理,提高本地建筑业企业的中标率,促进建筑业产值的提高。
  (三)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8年全市房地产计划完成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市区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新开工面积8万平方米。全市廉租住房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00万元,施工面积7400平方米;其中市区计划完成投资20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
  (一)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二)坚持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原则,采取从经济适用住房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廉租住房、收购现有旧住房作为廉租住房、从剩余公有住房中将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进行统筹等方式,加大廉租住房供应;学习外地廉租住房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动态管理系统。
  (三)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商品房交易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努力做到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三房并举",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拆迁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四、继续推进"家园清洁行动"
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完成2008年农村垃圾治理达标任务。突出重点,抓好全市河流沿岸、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县城周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历史文化名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村的垃圾治理,采取连片、连线治理的办法整体推进,注重垃圾治理的区域效果。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处理场等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垃圾"运得出去、处理得了"的问题。加快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卫生管理日常经费,确保我市家园清洁行动顺利进行。
  五、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制定完善城市管理规划和政策,编制(2008-2010)城市管理总体规划,强化市容考评和"门前三包"管理职责,加大市容考评的动态管理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社区卫生基础设施改造等专项工作,做好城市夜景亮化管理工作,解决群众关注和影响生活的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卫生质量。加强城市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二00八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