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建设局2005年主要工作总结和2006年主要工作思路
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时间:2006-01-06 10:25

  现将我局2005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2006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建设厅确定的工作任务,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把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要取得实效,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克服了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困难,全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狠抓城建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城市建设档次和品位,推进城乡建设持续发展。

  (一)强化责任,齐抓共管,落实争创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统一部署,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吸引力、竞争力,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从提高考评指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向寻找突破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分解表》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建设行业的实际,制定了“三明市建设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项目分工和责任措施,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城市建设与管理组的牵头单位,在抓好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工地管理、主要大街和重点地区面貌整治、改造、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参与指挥部其他小组的工作,及时提供资料,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二是突出重点,开展整治。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紧紧围绕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难点问题和提升城市档次、品位,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部分社区、街道排水不畅、路灯不明、道路不平、卫生脏乱等问题,实行突击性的专项整治与经常性制度建设相结合,开展城建管理和市容市貌的集中整治,依法管理,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三是加强核查,提高指标。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指标存在部份仅达B类标准或C类标准以下等问题,认真寻找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挖掘指标提高的潜力,力争考评指标在量的提高上有新突破。经过一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部份A类指标又有所提高,部份B类指标达到A类标准,为三明市获得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做出应有的努力。

  () 狠抓项目,加快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壮大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着力把实施“南拓北扩西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作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城市“水气路桥厕场”等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开发银行贷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通过加快环境绿化、路面硬化、市容美化、街区洁化、夜景亮化等“五化”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建设的亮点,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让群众得到实惠。一是拉大城市构架,抓好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在建成区外,重点建设连接新区的交通要道,延伸城市通向新区的交通网,带动新区建设和发展;在建成区内,着力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拓宽、改造市区主街道,连接主次干道。启动西江滨南路、长安路等项目建设,续建小蕉公路连接线,新建、改造兴园二路、工业中路、列东街、劲松路、育才路、红印山路、群工一路,配套完善道路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及无障碍设施。续建三明沙溪河(东新五路)大桥,该工程2005年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工程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预期在2007年初建成使用。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2亿元。新建、改建供水管道16.1公里;新建、改建道路6.1公里,面积7.7万平方米;新增煤气用户2350户。目前,全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0.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2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燃气普及率达95%;其中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10.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60.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燃气普及率达95.5%二是狠抓园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绿化档次。以改造沙溪两岸、麒麟山公园及城市主要节点绿地景区景观为重点,实施园林景观提升,加强园路、花坛、小品、雕塑等设施建设,合理配植乔、灌、花、草,拓展疏林草地,丰富公园绿地主体景观和绿量。结合市区路网改造,完成了城市主干道工业路两侧2万平方米的绿地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福建省菊花展三明展区”展览。本届菊展共有27个参展单位、展出菊花及各类花卉7万多盆,品种达300多个,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我市“生态兴市”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市区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803.5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700.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202.8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2%,绿地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1㎡。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以加强环卫设施为突破口,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改建公厕2座,更新、改造市区主干道分类果皮箱及防腐垃圾集装箱,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后续工程建设。建设二级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达到60.5 %。四是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引资680万元铺设市区地下弱电管线,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引资100万元的任务。

  ()规模开发,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投资与消费增长。把房地产开发建设作为做大中心城市,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入“盘活存量土地,搞活房地产市场”和“以房带路,以路促房,路房结合”等经营城市理念,把土地资源利用和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产业化,聚集民间资金,培育建立房地产市场,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一是大力实施房地产开发。重点做好龙岗坊、文笔花园、武夷花园等商品房及明辉花园、省安小区等经济适用房建设,促使全市房地产开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房地产投资14.59亿元,同比增长18.4%;市区房地产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55%,商品房竣工面积20.3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1%2005年市区经济适用住房投资9936万元,同比增加37%,竣工面积5.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6万平方米。全市新建商品房交易面积6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4.2亿元,存量房交易面积100.5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3亿元;市区新建商品房交易面积18.8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8亿元,存量房交易面积4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3亿元。全市物业管理面积248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5%。二是开展纠正城镇房屋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工作。专门成立了“三明市建设局纠正城镇房屋拆迁中侵害利益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加强对拆迁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坚持持证上岗,提高执法队伍人员素质。加强拆迁信访工作的落实,今年共收到拆迁信访件13件,针对信访件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督办、调处,落实责任制,“一事一报”、“一事一档”,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反馈,以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市的拆迁信访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50%,未发生因拆迁引起的重大恶性事件,确保了平安拆迁。

  ()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建筑业行业整体水平。紧紧围绕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和工程质量安全“保底线”目标,加大建筑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建筑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意识,开展“清欠”工作,努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使建筑业企业在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一是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做大做强企业”目标,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对建筑业企业进行改制。市直建筑业企业在完成市建公司、市工程建设公司等企业改制的同时,全面启动了市一建公司企业改制工作,并实施市建筑设计院、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市政公司等三家事业单位的改革。目前,全市已进行改制企业32家,占应改制45家企业的71.1%。通过改制,一家企业升级为一级企业,三家企业升级为二级企业。二是继续开展建筑市场秩序的整规活动。强化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把好招标文件报备关、审核关,依法对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以及招标情况等各环节的行政监督,做好招标代理机构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建筑市场的开放度,较好地保证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竞争。全年进入市交易中心的招投标项目59个,总中标价30683.65万元,总控制价35451.61万元,中标价比控制价下浮13.45%三是狠抓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把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贯穿于建设工作的始终,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每季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督促检查建设行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并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培训和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一线生产人员自觉维护安全生产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高处作业、施工设备、文明施工为重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依法行政,发出整改通知书135份,指出安全问题隐患3109条,拆除存在重大隐患的脚手架4架,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推行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制度和工程质量评优制度,狠抓工程质量的现场监督和监理,努力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到每一个工程、每一道工序。今年,市直按有关规定办理29个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请,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造价约2.4亿元(含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面达100%。受理工程质量投诉10起,每起都做到有处理、有回音。四是开展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采取了工地抽查、现场督促、深入核查等措施,协调施工企业及业主单位做好清欠工作,制定还款计划,承诺还款时限,并以拖欠项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强化清欠工作的落实。据网上统计,全市2003年底前竣工项目共有685个拖欠工程款,拖欠总额32623.54万元。截止今年1231日,已清欠总额30137.17万元,清欠比率为92.3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0%的目标任务;其中政府投资拖欠款总额16649.42万元,已清欠15963.83万元,清欠比率为95.8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95%的目标任务。五是积极推进建设科技进步。推广建设科技成果,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我市地震重点监视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

  ()狠抓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实施村镇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建设富裕型小康村镇”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5个县域次中心镇、26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口的所在镇建设,增强重点镇、试点住宅小区人口聚集、产业繁荣、小区发展的功能,辐射和带动其他小城镇的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镇和试点住宅小区管理。建立科学的动态跟踪测评机制,实施“进展情况通报,淘汰和奖优”制度,推动重点镇和试点小区尽快完善,发挥功能和效益。三元区明月苑小区、大田县华麟小区、明溪县梓口坊小区等三个住宅小区被省建设厅列为第八批省级村镇住宅小区试点,进一步扩大了村镇住宅小区的试点规模。二是强化村镇建设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广泛开展传统民居在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建设的运用研究,为农民自建住宅提供村镇住宅建设标准图,促进村镇建设向美观、实用、安全的方向发展,提高村镇建设档次。三是加强村镇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举办村镇建设个体工匠培训班和技术讲座,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村镇工匠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提高房屋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四是开展受灾村镇重建家园帮扶工作。专门成立灾后重建工作技术服务小组,派出工程地质、结构、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进行帮扶指导,对集中重建点进行现场巡查,加强新建住宅设计、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帮助解决和处理重建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五是积极向省上争取村镇建设资金支持。经过努力,今年共争取省上下拨补助款230万元,全部用于小城镇和新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镇建设的发展。

  (六)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抓好党建和综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积极按照“抓主题、树典型、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为城建助力,城建给党建添采,扎实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得到增强,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提高,为全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切实加强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教育,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并通过签定责任状,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召开每季度一次的局党委支部书记联席会,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几年来,本系统责任范围内未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人和事。抓好党建,以增强党性为根本,完成建设系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系统应参加先进性教育的基层党组织(支部)26个、党员613人,实际参加党员601人,占应参加党员数的9804%局党委连续多年被市委、市直党工委授予“先进党组织、“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单位”称号。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好信访工作,加强重点部门和敏感时期的重点防范,确保全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全生产。20056月,市综治委授予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2月,市总工会授予我局“工会工作成绩显著单位”。

  (七)转变观念,规范运作,大力开展效能建设。始终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大事来抓,树立审批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着应清尽清,应减尽减,应放则放的原则,在前几轮清理的基础上,再次对审批审核项目进行清理,全系统原有106个审批事项,至目前仅保留40项,下放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核项目13个。保留的40个审批项目,有28个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有效地简化了办事内容,极大方便了群众。二是开展绩效评估、政务公开、行业纠风工作。制定《三明市建设局2005年度绩效评估自评方案》、《三明市建设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三明市建设局度政务公开管理制度》,把建设工程招投标、办证申照、行政处罚、干部任免、财务收支、评先评优和各种审批审核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凡涉及须由社会、公众和单位内部职工知道并接受监督的事项,均列为本局公开的内容,通过报刊、网络、公示公告、简报板报等形式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将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内容进行责任分解到各科室单位,进一步加强局政务公开和绩效评估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开展《行政许可法》监督检查、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顺利通过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认真办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今年共受理办结涉及工程招投标、房屋拆迁等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6件;行政处罚案件7件,处罚金额12.9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件,保障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今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件,政协委员提案49件,群众来信来访件68件,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反馈,高质量地完成办理任务。五是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窗口”建设。把建设工程项目报件备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城市道路挖掘审批、城市道路占用审批等八项审批事项列入市政务中心网上预审项目。同时,整合“窗口”资源,对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性质相近的市城监支队、区建设局、市建设局等三个建设“窗口”进行合并,按照“一头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要求,不断加强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深化“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活动。全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窗口共受理办结审批审核事项1057件(同比去年翻一番),办结率100%;按规定需要4082 个法定工作日,实际为1215 个工作日,节省2867个工作日,办事时限缩短了 70% 以上。建设“窗口”在联办联审监督卡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今年以来,建设窗口没有发生违规办件、违规审批、群众投诉现象,月月被评为“示范窗口”, 9次被评为“文明窗口”,3次自然晋升为“优胜窗口”,在中心各入驻窗口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树立了精干务实,服务一流的“窗口”形象。20061月,市政府明政文[2006]2号授予我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红旗窗口”称号,张良琦、吕文锋为“行政审批服务优秀工作者”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设计突出重点创特色,显示个性提升档次的手段还比较落后,科学性、超前性、权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不快、档次不高。

  2、城市建设拆迁难度大,成本高;新区开发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无法投入大量资金配套完善,使新区开发建设一时难以形成规模,直接影响了开发建设进度。

  3、建筑业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竞争力弱,历史包袱沉重,企业改制成本难以筹措,使企业改制工作一度受阻,进展缓慢。

  三、00六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第一年,对“十一五”计划的开局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市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快建筑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努力增加城市建设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活力。

  (二)主要目标: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抗灾能力。争取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10.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60.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燃气普及率达95.5%。同时,保证下水管道畅通,以提升疏通洪水、内涝的能力。

  2、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档次和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在巩固和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上做文章,突出精品,创造特色。争取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2%,绿地率达37%,燃气普及率达95.5%,人均公共绿地达8.85平方米。

  3、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由于土地成本还在上涨,拆迁周期拉长,财务费用增加,因此,预计市区房价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房价趋于平稳,稳中略升,涨幅下降。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明年市区房地产计划投资6.5亿元,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同时,新建住宅小区100%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

  4、狠抓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实施村镇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好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市定县域次中心镇建设,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及京福高速公路互通的所在镇建设,增强重点镇、试点住宅小区人口聚集、产业繁荣、小区发展的功能,辐射和带动其他小城镇的发展。

  5.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建筑业行业整体水平紧紧围绕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和工程质量安全“保底线”目标,加大建筑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建筑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努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使建筑业企业在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2006年计划完成建安产值31亿元。

  (三)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实施事关城市拓展和提高抗灾能力的项目,努力使城市道路交通网结构布局合理,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设施完善,主次干道照明设施功能齐全,排水设施完好,公交站点设施完备。这些项目包括:①续建三明沙溪河大桥(东新五路大桥)、三明至沙县路灯、双园路改造工程和新泉路、长坑、白沙后山变电站排洪沟涵工程。②开工建设西江滨南路二期、白沙路等工程。③改造列东街(五路至铁桥段)、东新五路、新禾路等城市主干道。④改造列东大桥、梅列大桥和沙溪两岸的夜景设施,进一步提高夜景效果档次。⑤开展翁墩立交桥、工业南路二期、贵溪洋路网、市区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

  2.园林绿化项目继续实施沙溪“一河两岸”绿化景观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同时,做好城市主要节点及进出口景观改造建设,提升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景观,绿化、美化、彩化同步。续建明湖游乐园,拓展市民游乐活动空间。

  3.房地产项目紧紧围绕“控制中心,拓展两翼,开发西江滨沿线”的发展要求,重点做好阳光嘉园(泰丰源)、上河城(展旺)、龙岗坊(易达)、盛景嘉园(省一建)、金鑫花园等住宅小区的项目建设,计划竣工面积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有:省安小区、明辉南Ⅲ区等项目,计划竣工面积9万平方米。

  4.村镇建设方面的项目加强重点镇和试点住宅小区管理。推动重点镇和试点小区尽快完善,发展功能和效益。2006年继续抓好三元区明月苑小区、大田县华麟小区、明溪县梓口坊小区等26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试点。强化村镇建设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广泛开展传统民居在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建设的运用研究,为农民自建住宅提供村镇住宅建设标准图,促进村镇建设向美观、实用、安全的方向发展,提高村镇建设档次。同时,加强村镇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举办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技术讲座,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房屋建筑安全质量水平。③加强村庄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

  5.建筑业方面的项目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重点做好三明市第一建筑公司、三明市建筑设计院、三明市工程监理公司、三明市市政工程公司、三明市园林建设工程处、三明市自来水(工程)公司、福建三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永安市建筑工程公司等8家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制。通过改制,做大做强企业。2006年重点做好福建城建建设有限公司、永安市建筑工程公司、福建省安立信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晋升一级企业;永安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永安市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沙县益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沙县青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鸿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明溪县建筑工程公司、三明市建设装饰工程公司、三明市市政工程公司等8家企业晋升二级企业的各项工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